首页 > 法律讲堂 >

福州东街派出所打造新时代平安街巷“新枫景”

2023-07-10 15:26:26 来源:互联网

福州东街派出所打造新时代平安街巷“新枫景”——


(资料图片)

市井烟火中的那抹“藏青蓝”

□本网记者 林珊 本网特约记者 陈宇航

穿过繁华的东街口商圈,沿着高楼林立的东街一路直行,转入仙塔街,便来到了充满烟火气的福州市井。仙塔街80号,与共和国同龄、被誉为“省城第一所”的福州市公安局东街派出所便坐落于此。

建所73载,东街派出所犹如它所守护的这方土地,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,深厚文化底蕴为其提供了丰沛的精神滋养,先后获评各类荣誉表彰189项,其中“人民满意派出所”、“全国青年文明号”、“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”、全国首批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、“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”等省部级以上表彰84项,成为福建公安战线一面常新常亮的旗帜。

科技赋能 强警升级

构筑综合治理“智慧大脑”

“喂,110吗,有人要自杀!”今年4月的一天晚上,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东街派出所值班室内响起。

原来,一女子在某小区高层天台欲跳楼轻生,对面大楼的群众发现不对劲,拨打了报警电话。

东街派出所“e体+”综合指挥室接到报警后,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指挥长一边通过数字指挥实战平台的一键调度功能,报告值班所领导带领社区民警赶赴现场;一边依托多媒体数字应用,实时关注现场处置民警携带的5G执法记录仪回传画面。最终,在各方通力协作下,成功劝阻女子放弃轻生念头。

与时俱进谋划工作,东街派出所一直是先行者。近年来,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防控形势,该所探索数字赋能与警务实战的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东街特色的智慧警务实战模式,让民警打击犯罪更有效率、服务群众更有温度。“e体+”综合指挥室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。

作为派出所的指挥中枢,“e体+”综合指挥室就如一台电脑的CPU,汇总计算各方数据,有序指挥调度社区警务队、案件审理队高效运行。东街派出所通过超前谋划、端口前移,在综合指挥室相应设置勤务调度岗、指令流转岗、警务保障岗、研判支撑岗、视频巡查岗等7个岗位于一体,指挥长通过LED大屏即可实现对辖区内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巡查,第一时间掌握突发案事件情况,及时指挥调度路面巡防队员进行处置,为社会治安预防、主动打击提供有力支撑。

事实上,数字赋能警务工作的实际运用远不止于此。与“e体+”综合指挥室相配套的是福州市公安局研发的“e体+”智慧赋能警务中台。中台全量汇聚整合公安内部和社会化数据基础信息,收集整理了67类常见警情现场处置要点和证据收集规则,并根据不同警情内容下发报警人背景信息等赋能包,融入每类警情标准操作,确保对每一起警情做到闭环处理。

“e体+”综合指挥室和“e体+”智慧赋能警务中台同向发力,打造出了可视化、立体化的智慧警务实战体系,为东街派出所科学开展防控、实时干预警情、快侦快破辖区现案小案提供有力支撑。2022年以来,东街辖区盗窃警情数持续下降,今年1-5月盗窃案件立案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5.9%,破案率上升11%,实现“两抢”和入户盗窃案件“零发生”。

主防改革 强基护航

延伸社区警务“平安触角”

5月17日,一场特殊的执行调解会在东街派出所林春兰警务室展开。一对剑拔弩张多年的婆媳在民警、律师、社区工作人员、法官的多方合力调解下,签下了调解协议。

这场调解,源于微信群里的一次咨询。

2022年,结合“百万警进千万群”活动,东街派出所推进综治网格、警务网格和“e110-e网格”三网融合,以“e体+”综合指挥室为依托,“互联网+公安大数据平台”为支撑,组建“e110-e网格”指挥中枢群。在整个架构中,派出所微信“平安号”作为“e110-e网格”指挥中枢向导,24小时全时空在线,随时揽收群众各类咨询求助,开展安防宣传。

今年5月初,和婆婆张某因房产继承和后续的法院执行问题引发矛盾的林某通过“平安号”向林春兰咨询相关法律问题。林春兰深入了解后,发现婆媳二人的矛盾由来已久,特别是涉及大额资产纠纷,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,立即提交至东街派出所“e体+”多维调处中心,商议化解事宜,最终成功化解婆媳二人矛盾。

事实上,无论是“e110-e网格”还是“e体+”多维调处中心,都是东街派出所立足“派出所主防”职能定位,探索警源治理的生动实践。

为解决“警情多、民警少”这个现实难题,东街派出所主动融入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接处警模式改革,探索警务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分布和集约使用。“现在所里70%以上的接处警由分局巡特警反恐大队分担,所里出警数由原来的日均12起降至4起,民警腾出更多时间、更多精力专注于社区管理、安全防范等基础性工作。”东街派出所所长陈兴说,“这样的接处警模式推动派出所真正把精力投入到‘一管三防’主责主业上。”

通过改革,东街派出所将释放出的8名警力充实到了社区警务工作中,实现了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达40%的目标,高效盘活了有限警力,社区民警把更多的时间和警力放在“知万家事,走万家门,识万家人,解万家忧”等服务群众工作上。

小到民警工作日常,大到派出所轮班运转,民警完成了从“下社区”到“在社区”的根本转变,带来的成效正日益凸显。今年以来,东街派出所先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2起,化解率达100%;反电诈精准宣传逾3.5万人,为群众挽回损失35万元,辖区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5%。

严管队伍 初心接力

锻造人民满意“表率警队”

走进东街派出所二楼办公区域,墙上“73-1=0”和“49-1=0”两道命题映入眼帘。

“73年以来如果出现一起民警违纪违法案件,那么保持73年的荣誉将毁于一旦;全所49位民警,如有一位民警发生违纪违法案件,所有成绩将前功尽弃。”陈兴说,东街派出所始终坚持一以贯之塑造“日用而不觉”的言行准则,聚力打造立体的“廉洁堡垒”,“这两道命题时刻警示每一位民警:绷紧纪律之弦,坚决不当命题中‘-1’的角色。”

多年来,东街派出所将“严”字贯穿队伍管理全过程,实现了连续73年民警无违纪违法纪录。但是,“老”先进也不免遇上“新烦恼”。东街派出所民辅警平均年龄不过38.3岁,是一支年轻的队伍。年轻的队伍有着热血、上进的优点,但同样有着年轻气盛、心浮气躁的不足。

“基层公安工作的许多经验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,部分年轻民警因工作经验不足,面对挫折容易泄气,慢慢地就容易有‘成长的烦恼’。”东街派出所教导员郑毅认为,必须搭建一条桥梁纽带,传承老民警的工作经验和优良作风,促进年轻民警的成长成才。源于这样的初衷,今年4月,东街派出所创新推行了1名中队领导+N名业务骨干+1名新警的“1+N+1”师徒结对带教青年民警培养模式。

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、东街派出所社区民警林春兰和“85后”青年民警王平便是其中一对结对“师徒”。

“社区工作就是群众工作,只有把人民群众当‘体己人’,人民群众才会把你当‘贴心人’。这句话是春兰姐的从警座右铭,也是我努力的方向。”王平回忆,刚下社区那会儿,在上门登记流动人口、开展安防宣传、了解社情民意时,由于工作方式生硬,经常吃“闭门羹”。“春兰姐‘手把手’教我沟通技巧,带着我‘泡’在小区里走街串巷,慢慢地也就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。”王平说。

师徒结对打通了人才培养快车道,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,培养出一批批能创造一流业绩的业务精兵。五年来,东街派出所共有2名民警荣立个人一等功,2名民警荣立个人二等功,12名民警荣立个人三等功,多名民警获评省、市优秀人民警察。

标签:
延伸阅读:

最近更新

15037178970

保险法

医疗事故